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学者干扰素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外体”抗病毒战士比“善变”病毒更强

作者:孙国根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3-07-08

新闻中心讯 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研究员率领课题组李建华博士等,历经4年多潜心研究和探索,终于找到用于治疗肝炎的药物“干扰素- a”通过促使细胞分泌的“外体”所携带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和核酸等分子,在细胞间传递后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新机制。 该发现对开发治疗慢性乙肝和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新药有重大意义,该成果7月7日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 )上,引起世界同行关注。

据悉,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而其中“干扰素-a”是国际权威组织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早批准的用于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尽管医学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发现和证实了“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但它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外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出的大小介于30至100纳米间的微囊结构,它在细胞间的通讯中有重要作用,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外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促进肿瘤生长或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但“外体”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到底有何作用,迄今未有研究结果。

肝脏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固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由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成,肝实质细胞也称为肝细胞,是乙肝病毒活动、复制的唯一场所。非实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连接、支撑肝细胞。袁正宏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肝脏中,肝非实质细胞中的主要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竟会分泌“外体”,并且在“干扰素-a”的诱导下,分泌出的“外体”通过特定的方式转运到易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中后,会冲锋陷阵拼命抵抗或清除乙肝病毒感染。

为进一步探索其中奥秘,袁正宏课题组综合运用蛋白印迹、生物芯片和核酸定量等方法发现,原来经“干扰素-a” 诱导细胞所分泌的“外体”中,包括蛋白和核酸都富含多种抗病毒成分。随后他们发现,经“干扰素-a”处理的肝非实质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所分泌出的“外体” 除可抑制乙肝病毒外,还具有抵抗丙肝病毒、鼠肝炎病毒和腺病毒复制、侵袭的本领。

病毒在各种“高压”下,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对抗“被剿灭”的特殊本领,如变异、耐药就是它们的主要对抗方法,但是,这些存在于“外体”中的抗病毒分子是由不被病毒感染的肝非实质细胞产生,其过程不易被病毒所影响和阻断,此外,存在于“外体”中的抗病毒分子也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本领更强,它们好比是在免疫军工厂制造出的一种先进的火力十足的武器,所向披靡,迫使病毒难以施展“法术”, 无法“变异”出能对每一种“外体”抗病毒分子都逃逸的本领,因而“干扰素-a”诱导细胞分泌的“外体”,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病毒作用。

袁正宏课题组还发现,如果阻断小鼠模型中“外体”的有效释放,小鼠的肝炎严重程度则会明显加重,因此,利用“外体”治疗一些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是有可能的。

据悉,袁正宏课题组已将有关“干扰素-a”处理细胞分泌“外体”用于抗病毒治疗的工作申请了国家专利,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体育彩票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