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晰的段落写作,美国六年级学生有一个基本的“FiveFinger Rule”,意即段落开始要像大拇指一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结尾像小拇指一样有简短的总结,中间的分段要如同中间三个指头一样为主体提供支撑和证据,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才是清晰和明白的。
但是写作本身远远超出对技巧的追求。写作是个人面对自我的经历,是寻找、形成和定义自我的过程。写作的核心在于技巧、文字和规范之外的个人知识。写作最重要的价值是那些你内在独特、唯一的东西,能够引发人们想象、解决问题的东西。而文字的规范,其实只是为了让你的每一个字能准确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而不被引申成别的东西。
人们常常说学术写作是“不发表就死亡”,但其实学术写作更是“发表即死亡”,因为“白纸黑字的东西会回过头来咬你”。很多时候,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的,并不仅仅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写一篇文章时,严谨地检查数据和逻辑关系。很多错误的数据被报道出来,是因为写作的时候不够用心,没想过前后的逻辑联系,以及概念思维不清晰,比如把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说成是一样的。所以良好的写作习惯本身也是研究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有的研究工作,其实都是在发现和整理新的信息。当有人问我“你在做什么研究”,我会回答:“我们在生产化学的信息,通过实验、写论文、发现新观点或总结已有的观点来生产新的信息”。21 世纪我们面临着科学和知识信息过载的问题,截至2009 年,人类共发表了5 千多万篇学术文章发表,现在每年还有超过250万篇论文发表。信息的喷涌使得学科不断细分,导致不同科目的研究者和学生很难理解他人的领域。学术工作的价值就是生产的信息的价值,只要是跟信息生产、储存、流动、搜索、分析相关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在学术写作中,由于每个人掌握的都是部分的信息,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而水平低的人生产的信息则可能跟他人重复。从这个角度上讲,报道新的有价值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不然只是在生产重复的噪音或垃圾。
发表的知识具有公共性,但是写作的过程依然完全是私人的。写作的过程是自己面对自己的过程,要自己思考和把关。写论文和报告时,先要问自己:什么是我知道的独到的东西,要尽量把这些内容在写作中传递出来。前沿研究中,重要的论文常常不被大多数人认识,因为创新的东西的价值所在常常不会被更多人理解,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创新性。具有如何琢磨和鉴别出别人的前沿和独到的东西的能力,才更能帮助自己写作有价值和独到的东西。
研究的过程常常是一种个人知识的传承。我做博士时会看我们研究组里以前学生的笔记,看到很多未完成和未发表的结果。我从这些没有发表的东西里学到很多东西,常常比从公开发表的东西里面学到的东西更多。因为我可以知道什么问题被尝试过,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但后来的技术和方法发展又使这些研究可以更进一步。这些珍贵的知识还常常需要与人具体交谈才能领悟,只能在个人交流的环境下接触到,这就是所谓的个人知识的传承。
读文章最重要的常常不是得到明确的结论,而是问更多的问题。但很多文章的结论和内容是模糊的,但如果养成多看文章的数据和分析其逻辑的习惯,在一定的积累后逐渐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文章中的的缺陷,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了解其真正的价值。另外,因为很多知识是个人性的,多在相关领域前沿的学术会议上,与不同的研究者在聊天和提问过程中,了解发表的文章和报告中没有完全写出来和讲述的内容和细节,对于研究才更有益处。没有好的研究思想和结果,任何写作技巧都没有用。
(整理/ 刘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