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力、王颖、张天天:建设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作者:罗力、王颖、张天天摄影: 视频: 来源: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0-03-15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健康中国背景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兼顾中国国情特色,更好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代要求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传染病被有效控制的时代,常规传染病防控任务减少,人员队伍有精简要求。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消灭并控制了多种传染病,以各级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的全国网络体系发挥了核心作用,经常性工作呈现持续减少趋势,人力需要降低。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流通、全球化的时代,传染病暴发流行损失空前巨大,早期控制有刚性要求。然而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力量远远不足,医疗机构、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民众的支持配合,尤其是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动员非常重要。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公私多元合作的时代,从供给短缺转向供给充分,助力增加,协作网络有扩大要求。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将疾病预防控制纳入基本职能,政府财政为之配套基本经费,综合性医院亦强化了预防保健科、传染科等科室能力。各行各业大数据的建设,也为疾病追踪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来源。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财力支撑的时代,从资金匮乏转向资金充足,财力增加,服务购买有扩展要求。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获得更低成本、更高质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最终使百姓获益。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从信息小道转向信息高铁,算力增加,数据利用有提升要求。只有把发病信息、人群分布信息、天气信息、环境污染信息、人群流动信息、就医信息、死亡信息等汇集在一起,做到实时动态分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从人海战术转向科技为王,技术能力有提升要求。疾病控制如同国防,需要最先进的装备、最一流的人才。

中国特色

第一,强调体系,自上而下垂直网络,执行力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使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具有高度的执行力和强大的动员与聚合社会资源的功能,就必须依靠网络系统、实行强有力管控。执行从国家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可有效突破地区界限,既有利于人、财、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调配与共享,网络体系的层层架构和组织结构的严密,可实现责任到级、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第二,强调协作,群众运动,一方有事各方支援,时效性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是疾控中心一家的事,需要全社会、全国民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包括公安、交通、民政、医保、卫生、通讯、基层等各个部门。应急状态更是如此,只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群众卫生防病意识,提高群众防病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才能让疾病预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阶段加强建设的建议

第一,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才能真正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切实稳妥地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减少瘟疫和疾病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威胁。

第二,巩固已有的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把体系拓展到医院、社区和社会。其一,医防结合,省、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有医疗业务支撑,或直接办医院,或打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在医院兼职行医的渠道。其二,对接社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拓展健康管理业务,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并拥有一定疾病诊疗范围内的处方权。其三,对接社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中心负责经办的方式,将各类社会力量纳入到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中来。

第三,区分不同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能。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科研、防控指导、疾病相关知识和信息发布等职能;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经常性实验室检验检测职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管理等职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探索平时医防结合、疫情暴发时征召组建专业队伍的道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医师以及家庭医生在流行病学调查、卫生检疫检查、消杀灭工作能力上的培训锻炼,使之成为强大的防疫后备力量。

第四,启动新一轮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国家和省级层面要具备“一锤定音”的实验室检测能力,特别是针对不明原因病原体或危险因素的检出能力。市级层面要具备已知病原体或危险因素的检出能力。考虑到县级层面人才引进的困难,县级层面没有必要普遍设立实验室。

第五,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济补偿机制。根据职能和工作任务,核定编制和财政投入,开展绩效考核督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质保量完成政府交付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国家和省级层面,畅通科研渠道的经济补偿;市级层面,畅通实验室检验检测服务渠道的经济补偿;县级层面,可以获得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渠道的经济补偿。

第六,改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绩效考核的数据基础。推行政府主导或社会主导的绩效评价机制,结果与经费投入、工资总额关联。推动疾病预防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改革,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荣誉奖励向业务工作、科研工作倾斜,使技术骨干留得下,专业人员留得下,非专业人员待不住,逐步提高高素质专业人才比例。

第七,在临床医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教育。早期发现慢性病征兆,及早告知患者并控制进展,可避免后期连锁反应式的个体损失。临床医师身处人群接触第一线,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处理能力。国外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的1年公共卫生硕士教育来做到这一点,国内也应当参照此经验。

第八,在政府领导干部培养培训过程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背景下,政府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切实理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重要。

制图:实习编辑:谢思语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