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 特区要有特别的作为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0-07-14

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经济特区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五大战略定位指明了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高质量发展高地”位于五大战略定位之首。深圳应如何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创新将发挥哪些作用?产业、人才、制度将扮演什么角色?特区的“特”还要“特”在哪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带着这些问题,深圳特区报专访了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

“追赶者”变身“先行者”靠的是创新文化

深圳发展靠的是什么?“深圳发展可以总结的经验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也最特别的一条,靠的就是一种‘创新文化’。”作为专门研究过深圳发展密码并出版《深圳奇迹》一书的张军教授在上海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关键举措。对于创新,张军认为,深圳的“硬件”不输于我国任何一个地方,特区要有特别的作为,需要特别注重的是创新文化、创新生态、创新环境这样的“软件”。

他说,深圳在建设经济特区之初,主要靠的是移民,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而移民文化的特点就是包容、没有歧视。“来了就是深圳人,这种没有歧视的环境,对于市场的发展,对于创新活动,本能地就有一种容忍和包容的力量。”

除了移民文化,深圳的市场环境也给了创新文化生存发展的空间。如何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不仅是困扰城市发展的设问,更是经济学家们不断思索的命题。

“很多经济学家讨论深圳的时候,发现许多人愿意去深圳,在那里从头做起,是什么原因呢?政府对市场干预得少。很多企业家之所以选择来深圳,就是觉得深圳政府跟市场之间关系处理得特别好。”深圳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松绑”、替企业分忧是深圳政府秉持的理念。实际上,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并不难,于政府而言,在市场上“少插手”,企业需要的时候“别放手”,市场主体自然会“用脚投票”,创新创业者才愿意在这里落地生根,“奇思妙想”也才会在这里遍地生花。

张军曾带领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的团队专门到深圳做深入调研。他回顾深圳经济发展的历程时讲到,起初,深圳发展“三来一补”,通过对接国际生产链,开启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利用国际的资金,国际的技术,甚至国际的设备,凭借我们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先挣加工费,这样逐步增加我们的资本积累”,彼时深圳走的是一条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路子,也就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加工业务来发展经济。当然,这条路子在当时算是一条“坦途”,为深圳积累了原始资金。但之后,深圳并没有满足于继续发展这种模式,而是主动打破路径依赖,锐意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现在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从彼时的“追赶者”变身为现在的“先行者”。张军认为深圳的发展“最主要的不是那些特殊政策,而是深圳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文化。由于深圳有一个这样的文化土壤,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创业者就会在这里诞生。”

在肯定的同时,张军也提醒深圳:创新生态就像一块湿地,它需要合适的环境,如果它的酸碱度一旦被破坏,要恢复起来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深圳一定要珍惜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谈及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他认为深圳能够认识到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然代表了深圳城市品位的高度,他希望深圳成为知识和思想汇聚的地方,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思想市场,可以让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在这里发扬光大。一方面深圳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要建设几所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他相信深圳可以像中国香港、新加坡一样,花几十年的时间,办成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深圳可以再创一个新的奇迹。

另一方面,张军提出,深圳要重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与创新创业环境的共生性,处理好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对此,他强调,深圳要摒弃一些“教条”看法。大学固然是新想法、新技术的诞生地,但并不是唯一出处,公司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库和实验室。“就好像有人认为,技术研究必须在大学,我们产学研中的‘学’也必须是在大学,其实也不见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公司依然可以拥有自己非常强的技术研究。比如AI领域,很多公司可能比大学做得还要好,他们发表技术论文数量增长很快,现在我们SCI论文数量的增长是井喷式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司发表的。现在的实验室可以脱离大学,它可以在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当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提供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土壤,你可以把它栽培到任何一个地方,这个土壤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制度等等。”

企业家创业家们的创新决定了未来发展方向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谈及深圳未来的产业发展,张军认为企业家创业家们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5G产业,开始是华为在做,后来政府把5G纳入了新基建的重点投资方向。今后通信技术的更新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会真正进入到数字化时代。

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张军相信深圳会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圳有一大批通讯信息产业的领军者,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领军者是整个行业的旗舰方向”,“他们不是关起门来做事情,他们是在一个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当中,和国际的合作者竞争者,大家共同开发新的技术,共同促进整个国际的技术供应链发展。”

另外,深圳的企业家们也具备灵敏的商业嗅觉,他们在科技、医疗、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多有布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这些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未来的方向也更加明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张军谈到,从微观层面理解,5G基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核心。从宏观层面理解,产业的基础设施对应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在某种意义上讲,基础建设的布局要先于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未来如果想要在某一产业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尤其是提前防止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就必须重视今天的投资,下好先手棋,给未来留足发展空间,攒足发展后劲。

对于区域产业链的布局,张军认为由于深圳土地资源有限,可能会对创业者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疫情发生后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深圳应该重视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促进各方的融合互动,深耕区域内产业链的有效布局和上下游产业的衔接,一来可以利用好周边地区的土地等资源优势,二来也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而引起的产业链断链、劳动力无法回流、库存不足等问题。对深圳来讲,要进一步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在“同城化”上多下功夫,做好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通勤工具等。

建立有效的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在张军看来,“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不是政府定义的人才,而是企业家所需要的人才。”

他说,人才的流动是由市场决定的,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人才不是政府分配的,什么样人去什么地方,市场说了算,市场会对人才有相应的定价”,哪些人才稀缺、需求大,哪些人才的价格就会提高,所以要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人才,引导人才,使人才和企业相匹配。“其实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总是觉得人才就是要政府来找。这时候,政府通常提供一个人才‘政策包’,固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很难排除机会主义者,他们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张军强调,对于人才市场,其最有效的地方就是它会自动匹配。人才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一方面能够引导人才培养的方向。比如,近段时间市场上对算法人才的需求很大,但短期内市场满足不了相应需求,所以人才价格、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就会水涨船高。价格作为信号,传导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它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会加大算法的教育比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水平设置价格,那么需求大的企业自然会设置较高价格,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提高,更多优质人才就会进入到这样的企业当中,由此也完成了人才和企业的匹配。

“政府要意识到人才是靠市场解决的,当地要允许真正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张军进一步解释到,市场的背后是产业,人才会跟着产业走。深圳需要什么人才,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借助价格机制来配置人才资源。想要吸引人才,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人才市场的运行,而是应该专注于把产业做好,把企业做强,因为从根本上讲,“最终是要由企业家来配置人才的,不是政府部门”。

企业需要一个与市场相向而行的发展环境

张军表示,对深圳而言,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能动摇政府与市场业已形成的良好关系,政府的任务就是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同时不干预企业的生存空间。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企业需要一个与市场相向而行的发展环境。政府不过多干预市场,企业才能更加放开手脚,也就会有更多创新企业在市场上诞生、发展、壮大。这对政府来讲,意味着更多的财政收入,那么,政府也愿意继续减少市场干预,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干预企业,企业发展不起来,税收就会下降,出于财政考量政府会进一步加强干预力度,这便走向了一种恶性循环。

张军提醒说,深圳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市场化,千万不能把国家战略转变成对市场的一种挤压。对于重大战略规划,不能将其理解成为“指令性”的计划,不能用各种战略的名义对实体经济做出各种扭曲和干预,也不能用各种战略的名义对企业强加“责任”,使其承担“不能承受之重”。本质上讲,这些战略规划本来就出于对地区发展实际的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其实就是基于广深与港澳之前的互动合作有了一定成效的事实,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已有的发展格局之上的。也就是说,在战略规划出台之前,发展雏形就已经出现,之后在落地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把这个雏形丰满起来。

高质量发展是深圳在推进“双区”建设中的发力点,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张军认为,深圳要有特别的作为。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营商环境上的优势,在政府效率、惠企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继续发力,保持对创新型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与香港、澳门、广州等城市的互动合作,鼓励要素的跨地区自由流动。具体而言,深圳聚集了大量科创企业,技术产业化水平高,今后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的金融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未来要进一步挖掘创投风投行业潜力,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此外,要强化与周边城市制造业的衔接,建立资源互补的产业链体系。

制图:实习编辑:杨泽璇责任编辑:归彦斌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