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刚:国际货币体系大变局下的战略思考

作者:袁志刚摄影: 视频: 来源:《文汇报》2020年10月15日发布时间:2020-10-20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美国仍旧狂发货币以对付经济的衰退,美元泛滥成灾,其长期价值走势堪忧,金融投机猖獗,黄金大幅升值。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国际货币体系的大变局正在到来。

高企的国内政府债务与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开始蜕变。众所周知,当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特征是美元独霸。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前,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已然面临严重挑战。由于深层次结构性缺陷,美元霸权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将无法永远存续。任何单极的货币金融体系都已不适合经济日益多极化的当今世界,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符合世界潮流的将是一个多极化的货币金融体系,而不应是以另一种货币霸权来替代当前的美元霸权。

欧元区的人口略大于美国,经济总量约为美国九成,出口规模超过美国,拥有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完善与专业的中央银行制度。欧元本该是美元的强劲竞争者,然而欧元过去并没有成为美元真正的竞争对手,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作为美元竞争者的“阿喀琉斯之踵”:欧盟财政缺乏一体化,无法提供与美国国债类似的全球安全资产——欧盟债券。但是,近日欧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苏欧盟经济发行了7500亿欧元的共同债券,是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件:与美国国债相媲美的全球安全资产——欧盟债券已经崭露头角。其次,欧盟复苏计划将一扫欧债危机以来欧盟财政政策乏力的阴霾,欧盟财政一体化走上正途。

促进一种货币的国际化,归根结底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使用该货币;二是由国际金融市场推进该货币的使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成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领域推进国际化的基础。其次,随着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与开放的加速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与日俱增。中国经济的这两个重大结构性变化,预示着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当今全球金融体系建立在美元基础之上的程度之深,难以轻易改变,这个事实我们必须面对和承认。任何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危机都将阻碍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导致发达国家内部矛盾激化,更加助长民粹主义政治,逆全球化的势力将更加难以阻挡,而这样的变化都不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因此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稳定,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而非激进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健全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加速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形成庞大的统一内需市场,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石。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球宏观经济将出现两大深刻变化:一是全球总需求不足的矛盾更趋尖锐,投资无法有效消化储蓄;二是发达经济体陷入低利率陷阱,庞大的货币刺激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投资者在全球到处追逐能够提供合理收益的金融资产。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已经成为东南亚与东亚国家最大的外需来源,疫情之后,我国应该通过更有力度的城市化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并持续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扩大内需,使得中国需求成为东南亚及东亚地区的“定海神针”。利用内需市场的巨大杠杆,以东南亚及东亚的国际贸易为起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需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一是防范巨大的国际短期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二是防范国内企业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借助债券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再度显著加杠杆的风险,致使宏观杠杆率再度攀升;三是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合理把握商业银行部门的规模收缩节奏以及金融转型所需要的各类改革和监管措施的推进。

(作者为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金丽丽责任编辑:归彦斌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