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作者:焦扬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21-12-23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一体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正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答卷之一。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时代意义

“三全育人”本质上就是把一切育人元素都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把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第一,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对理念思路、目标要求和落实路径作出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遵循、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第二,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路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解决的,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三全育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论。从育人主体维度,要求全员育人;从育人时间维度,要求全程育人;从育人空间维度,要求全方位育人。“三全”是内在联系的科学整体,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最终的目标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三,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育人都始终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才能称得上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检验标准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都应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应主动集中到这个中心,学校的制度和政策都应充分体现这个中心。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就是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带动“双一流”建设。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宏观指向

“三全育人”是一项综合改革任务,目标是“育人”,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方法是“改革”,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以系统的思维、综合的举措、配套的机制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层次瓶颈问题,精准发力、攻坚克难。

第一,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不是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简单组合,而是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为一体的贯通式育人体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培养人才第一资源,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是“三全育人”的基础和主要方面,同时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项目带动引领、配齐建强队伍、组织条件保障,实现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健全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更加协同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所有党政部门紧密协同,各院系、各部门有效实施,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第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发挥校党委“中心线”作用。学校党委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线”,具有“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核心作用。保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的顺利开展,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根本保证。二是发挥院系党组织“中场线”作用。院系党组织作为学校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之间的中间环节,具有落实党中央部署和学校党委决策要求上通下达、组织执行的“中场线”作用。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以及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正是院系党组织提升“三全育人”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的重要渠道平台。三是发挥党支部“生命线”作用。基层党支部是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基本单元,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先锋队和排头兵。通过推进“互联网+党建、提升党员发展的吸纳度、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将三全育人要求融入支部书记培训等,不断创新党支部工作手段和活动方式,实现师生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三全育人就推进到哪里。

第三,深化评价机制改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树立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评价导向,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动力。一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要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入职、晋升、评聘、考核等各阶段的第一标准和前置环节,作为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的关键着眼点。要落实教书育人第一职责的要求,把上好课、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等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把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竞赛展演、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第二课堂育人工作实效作为强化教书育人贡献考察的重要导向。要加强育人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中的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三全育人”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位论文指导等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想成长、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深化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点环节。三是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学科评价制度。将“三全育人”的要求和成效融入学科评价体系,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的指标设计、制度安排和结果运用中,是“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回答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理论”的生动体现和有力彰显。

第四,激发育人主体活力。“三全育人”理念下,学校师生员工都是育人的主体,需要不断激发育人主体活力,汇聚育人成效合力。一是重视发挥教师育德育人主体作用。全体教师自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增强“三全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发挥学生立德成才主体作用。广大学生作为“三全育人”的主体对象,自当坚定“四个自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践行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的光荣使命。三是发挥院系办学主体作用。要全面激发院系“三全育人”的主体作用,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改革举措,把育人的要求全面融入贯穿到专业培养中,把育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的核心指标。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

综合改革是在原来育人工作基础上做加法、做乘法,既要让长处更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更要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要使各项工作形成加快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叠加效应,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

第一,抓住课堂主阵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先要改在课堂,增强课堂育人功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大力提升思政课质量。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始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主责主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政课最核心的任务。 二是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德功能都应被充分挖掘,从而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三是着力加强专业育人、学科育人、科研育人。要建立健全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学生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基础研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契机,培育提升学生科研报国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抓住教师主力军。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三全育人”的主力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综合改革的成败。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广大教师成为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信念坚定者。突出政治引领,落实政治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突出党建引领,建立“三关心一引领”工作机制,把教师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突出发展引领,系统构建适应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培训体系,把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让广大教师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弘扬师德文化,开展师德榜样教育,开展“致敬大师”等师德宣传活动,精心组织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和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落实师德规范,持续宣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各种形式让教师晓规矩、明底线。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建立重师德师风、重育人贡献的评价导向,落实师德考核监督惩处机制。三是加强教师实践锻炼。要推动广大教师着眼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统筹教师挂职锻炼、国情考察、社会服务等工作,构建大实践格局,帮助教师更加直观感受国家改革发展成就,践行社会责任、培养时代新人。鼓励支持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经验优势,积极参与理论宣传、学生指导、咨政建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志愿服务等工作。

第三,抓住育人新空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形成“横纵贯通、交叉联动”的育人空间格局。一是建设生活园区育人空间。要强化书院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功能,将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有效集聚并下沉到园区和书院,把园区和书院真正打造成“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拓展社会育人大舞台。要进一步统筹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友、社会等多方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党建相结合、与教学计划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生涯规划和就业选择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接地气、受教育、长才干。三是占领网络育人空间。要突出融合互通、守正创新、共建共治,及时全面推动育人工作联网上线,牢牢把住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对接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生活、精神、文化需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态和形态,催生一批在内容上有深度、感情上有温度、精神上有力度的网络文化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的协同育人效应。

(作者系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党委书记)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