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突然封控,他们却收获导师们的满满关爱……

作者:胡慧中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5-06

5月3日,东区18号楼解封了!消息传来,2018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文简称:国务学院)本科生包蕴颖和室友们欢呼雀跃,计划着分批外出的散步路线。

而在4月23日,因为有同学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整栋楼面临封控管理,她们只能待在寝室里,看着窗外的日升月落。宿舍楼内有国务学院114名本科生女同学,她们封控期间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成为学院老师们的牵挂。

这时,学院启动针对18号楼的导师关爱行动,两天内集结一支包括24名国务学院教师的志愿者队伍,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云端关怀。答疑解惑、传达意见、协调物资、心理疏导……来自导师们的满满关爱,让包蕴颖她们的封控生活变得不一样了。


学院书记进群,带头“导师关爱”

“自从前天18号楼转为封控管理之后,我们全体老师都非常惦记大家。尽管我们没法见面,但我们的心和大家在一起。”

4月25日晚,包蕴颖加入师生结对微信群,收到这些令她感到温暖的话语。

与包蕴颖和其他五位应届毕业生结对的,是国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

4月3日,刘季平老师曾到宿舍走访。现在能在微信群里跟刘季平老师交流,包蕴颖认为这是师生之间“奇妙的缘分”。

刘季平在进校工作之前,按照学校防疫要求,封控隔离过一段时间,他很理解同学们封控管理状态的不容易,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并对她们进行疏导,想尽办法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刘季平让同学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建议,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包蕴颖和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物资需求,比如水果、零食等。刘季平一一记下,也汇总了其他导师结对后收集的学生诉求,与学校沟通协调。

刘季平结对的是6位大四毕业班同学,他详细了解学生们的毕业进展、未来的人生规划。了解到有同学撰写毕业论文时,有文献资料方面的困难,刘季平向图书馆沟通。得知同学们在课程的期末作业上有一定压力,刘季平和学院老师开会沟通,随后师生也在各自课程群内交流,老师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减轻压力。

之前院系奖学金评选时,包蕴颖曾聆听刘季平老师讲述就读中国体育彩票本科时的逸闻趣事,被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打动。封控在楼内,在微信群里交流,更加感受到刘季平的亲切幽默。

当刘季平询问同学们的毕业论文进展,同学们纷纷说“还在写”,并配上流泪的表情。“抱歉,戳中大家的泪点了。”刘季平的这句“神回复”,让同学们发笑,随后动力满满地撰写论文。

包蕴颖于出楼散步时拍摄

4月30日,东区18号楼获得了符合防疫要求的分批外出活动时间。包蕴颖享受着大自然的绿意,看到了散步、打羽毛球的同学们,愈发珍惜难忘的毕业季时光。当晚,同学们也向刘季平分享了“放风”的喜悦,用表情包表达内心的喜悦,分享“放风摄影作品”。刘季平迅速回复,为同学们“竖起大拇指”。


吃零食、发表情包,教授也是“大家长”

对2018级国务学院本科生崔雨晴来说,熊易寒教授是她在学术上崇敬的学院老师。她和很多同学一样,经常聆听熊易寒的讲座。

崔雨晴没想到,这次师生结对活动,给了她与熊易寒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一进群,熊老师就对我们嘘寒问暖。这些天里,我们大多与年纪相近的同学、辅导员相处,熊老师就好像一位大家长,让我们抱团取暖的同时,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崔雨晴说。

群内六位同学都是大四毕业班的,熊易寒关注同学们在就业、毕业、未来规划上的进展与困惑。有需要面试的同学,得到了熊易寒的指导。同学们关于课程、毕业论文、生活上的压力,熊易寒总会耐心宽慰:“不要焦虑,很快会听到好消息。”

“有熊老师在,我们感觉很安心。我们把诉求向老师反映,包括物资、学业等,总能收到好回音。”崔雨晴说。

收到零食等物资,同学们在群里向熊易寒分享喜悦。熊易寒对同学们说,他平时不怎么吃零食,最近开始吃零食,因为觉得零食很治愈。话语一出,同学们就被教授的亲和力感染了。

熊易寒询问大家毕业去向时,同学们一一诉说:三名同学保研本校,一名同学考研上岸,一名同学收获国外“藤校”offer,还有一位同学准备考公务员。熊易寒发了一张“仰望高端玩家”的“星星眼”表情包,让崔雨晴不禁发笑。“以前从学术上仰望熊老师,交流之后,更加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

自封控以来,崔雨晴担任楼宇志愿者,发放物资、三餐,也参与了多场线上交流活动。忙碌过后,与熊易寒的沟通交流,成为她每天的期待。

“我也去听我们学院举办的讲座,听老师读书时代的各种故事。我觉得,对我们这代学生来说,这段封控时期的特殊经历,虽然艰难,但是相信很多年后回忆,我们会为师生并肩战胜疫情而骄傲。”崔雨晴说。


“姐姐老师”聊天传达“小确幸”

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王远和三位室友,在师生结对活动中,与学院分团委书记吴婧结对。

“吴老师像一个姐姐一样,每天和我们聊天,和我们分享一些快乐的事情。我们心情变得更加愉快,每天多了一点‘小确幸’。”王远说。

吴婧收集同学们的诉求,比如期中期末作业、结课资料等建议,并向学院反馈。王远和同学们觉得吴婧老师是“学生和学院之间的一个连接的桥梁,能够让我们的诉求直接传达学院”。

政治学系的吴洁老师在与三位2019级非本专业同学结对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与情绪支持。“考虑到18号楼此前经历过一次封控,封闭在小空间内很不容易,我会给他们推荐一些不太会影响楼下同学的健身活动、娱乐活动,比如刘畊宏《本草纲目》,来为他们放松心情。”

在情绪疏导的同时,吴洁帮助同学们传递一些意见和建议,与其他教师志愿者一起,成为信息传递的一环,为学生诉求提供反映渠道。

“师生结对让我有机会结识三位同学,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调节封闭期间的压力,一起度过特殊时光。”吴洁说。


导师结对加快反馈流程,缓解学生压力

三年前,国际政治系秦倩老师曾为2018级社科实验班讲授基础课;三年后,秦倩与其中四位同学结对度过毕业前的一段时光。

师生曾于课堂上相处一学期,此番线上交流,也没有感觉到隔阂。秦倩了解到其中3位同学将在学校继续读研,1位同学已落实就业,为她们感到欣慰。

“考虑到同学们已经大四,课程压力不太大,我主要关注毕业班特有的需求,例如撰写毕业论文时的问题,实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一些生活需求,及时反馈到学院。我感受到她们耐受力很强,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秦倩这段时间封控在家,网课不断线,同时也需要张罗生活物资的事宜,但她很开心地每天抽出时间,跟可爱的同学们交流。看到同学们出去“放风”欢呼雀跃的样子,秦倩发自内心为她们高兴。

“在这个特殊时期,长时间足不出户,环境相对局促,学生情绪上难免会有一些波动。每个楼层只有一位辅导员在,所以学生需求,尤其是女孩子特殊的一些需求,如果要反馈到学院、学校,反馈渠道链条比较长。通过结对的方式,学院老师在群里每天反馈收集信息,加快了反馈的流程,也能有效地缓解学生们的压力。”

自3月底开始,国务学院研工组长赵晓惠进校投入北区研究生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看到学院书记刘季平、院长苏长和、副书记朱峰提出倡议,组织招募教师志愿者,带头参与师生结对活动,赵晓惠也第一时间加入。“同学们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他们。我跟其他老师一样,愿意跟同学们聊聊天,帮她们舒缓舒缓情绪。要在同学们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赵晓惠与同学沟通答疑之余,在院教师志愿者大群里,看到很多老师的好做法:例如刘倩洁老师帮助需要暑期实习的学生修改简历,为学生制定3天目标打卡机制——3天完成1篇读书笔记、思想汇报、背300个英语单词等小目标。

“通过导师结对,一个老师对多位学生,充分交流,答疑解惑,及时安慰,疏解情绪。教师志愿者队伍组成多元,包括专业教师,学工、行政教师,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制图:实习编辑:项天鸽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体育彩票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