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校党委在全校开展“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评选活动,以钟扬同志为标杆,选树一批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方面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团队。这10位“钟扬式”好老师和10个“钟扬式”好团队,是全校教师的优秀代表。全校教职工和广大党员要向获奖教师和团队学习,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第一个中国体育彩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钟扬式”好老师风采
陆建松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中共党员
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从教37年,担任文博系系主任10余年,将中国体育彩票考古文博学科带入全国高校前列。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开设本、硕课程10余门,积极投入院系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做到了管理和教研“双肩挑”。出版著作4部,发表各类论文150余篇,主持过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次获省部级奖、2次获全国行业奖。专著《博物馆建造及展览工程管理》获中国博物馆学最高学术成果奖。始终关心爱护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学生,更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关爱学生。疫情期间,坚持在线教学和指导学生,与学生密切联系,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好榜样和引路人。曾获评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郭定平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践行育人信仰,诠释强国理想。始终如一地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以党的育人方针为指引,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开设学院重点建设的思政示范课《东亚政治概论》。秉持做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理念,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开创性的中外文学术研究成果,以优异的科研实绩助力育人强国。几十年如一日躬耕在教学岗位,承担本、硕、博多门课程,课内教学既内容丰富又妙趣横生,课外抓住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深受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等奖励和荣誉。
尹晨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以身作则投身战疫一线,身先垂范关心关爱师生。作为学院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在疫情期间带领学院党委发挥“中场线”作用,与学生同吃同住、与志愿者同甘共苦,热心积极帮助困难教职工。提前预判封闭管理潜在危机,组织“突发事件下的邻里关系与基层社会治理”“疫后社会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等活动,疏导师生焦虑情绪,筑牢心理健康防线。紧抓学院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线并进”,组织全院教师形成社会学科集群,完成系列决策咨询任务,为毕业生积极争取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主编著作1部,担任5部著作的副主编。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被评为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黄萱菁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学高为师身为范,传道授业薪火传。从教20余载,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CCF A类论文53篇。在讲台上授业解惑,积极做学生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实验室里言传身教,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与严谨并存,踏实与创新同在的学术环境;在思政建设上身正为范,以《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未来》为抓手,开展计算机类三创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作为教师队伍“主力军”,重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初心不改、笃行不倦,带领NLP实验室不断突破挑战、迈向世界前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并入选“人工智能全球女性”、“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提名学者”及“福布斯中国2020科技女性榜”。
陈焱
物理学系教授,中共党员
立德树人传道业,为国育才做人梯。物理学系希德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连续14年承担学院核心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同时担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热力学统计物理”负责人,取得了若干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在为学上,秉持“不痛不快、先痛后快、痛并快乐”的“痛快”教学理念,创新性地将课程论文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理论创新、科学探索的热情,深受历届学生好评。在为师、为人方面,以严谨踏实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严于律己的风格,为学生树立“治学”标杆、“为人”榜样;正是其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热统”成为物理学系学生心目中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曾获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
卢大儒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用心用情培养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从事生命科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承担多门国家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重视教书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甘为人梯和绿叶,以“传帮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关爱学生,润物无声,既关心学生学习科研,又关注学生思想成长,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乐观的性情和不言败的精神成为周围人的榜样。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师德个人、上海市高等学校教育名师、上海市育才奖等奖励和荣誉。
孙兴文
化学系教授,中共党员
踏实勤勉,潜心育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凭着激昂的教学热情,每年承担不少于24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先后开设《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等15门课程,并成功入选国家金课(成员)和“上海市级高校重点课程”(负责人)。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先后担任辅导员、系主任助理等工作,兢兢业业培养学生,积极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疫情期间恪尽职守,带领中心教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化学实验课程的线下教学调整和集中补课任务。曾获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本(专)科生十佳辅导员、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本(专)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教学贡献奖等荣誉奖励。
钦伦秀
华山医院教授,中共党员
崇尚厚德仁术,治学严谨求实,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普外)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重点和重大研究计划等课题,科研之路硕果累累。多年来深耕教学第一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将“人品、悟性、态度”作为培养学生的“金标准”。坚持育人有作为的理念,担任课程负责人,开设进阶课程,编写更加实用的针对性教材,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医师。疫情期间坚守医者初心,作为定点医院院长,领导新冠患者救治工作,深入一线查房、主持患者急诊手术和重危患者多学科诊治,相关工作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徐丛剑
妇产科医院教授,农工党员
跻身一线,树师者抗疫典范;潜心育人,培育妇产科医学新秀。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秉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主编《女性生殖系统与疾病》《妇产科学》等10余部教材,开设《生殖医学概论》等7门课程,积极改革妇产科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探索前沿人才培养方式,为妇产科领域培养出众多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疫情期间,披坚执锐,集一切医疗力量为妇女、产妇的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在学生们眼中,他是医之大者,学之典范。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曾获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霍英东教育教学二等奖等。
周文浩
儿科医院教授,中共党员
教学相长,传承医道;攀登高峰,育人铸魂。从事儿科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构建国内最大分子基因诊断中心;建立中国最大的新生儿罕见病出生队列,诊断罕见病超过5万例;建立中国新生儿神经重症联盟等。在科研带动教学方面,聚焦科研、创新教学,鼓励学生投入最前沿的医学研究,带领学生在学术海洋乘风破浪,树立崭新学术标杆。疫情期间,牢记思想引领,以身作则投身抗疫一线,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仰,并激励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将担当意识落实为具体行动。曾获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等。
“钟扬式”好团队风采
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周葆华
团队成立于2013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同类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全国最早一批开设的本科课程《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为核心,将专业教学与课程育人相融合,着力培养新媒体时代学生“文理相融”的数据思维和数据新闻实战能力。团队成员深度合作、锐意创新,围绕共同创建的“复数实验室”特色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建立并组织了全国高校第一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数据新闻工作坊”,指导学生先后获得数十项全国性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奖励,形成“文理交叉+专业育人+实战实训+社会服务”四维融合的创新教学与培养模式。相关课程曾获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课程等荣誉。
服务学习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洪浏
团队成立于2016年,是一支稳定、实干、创新、年轻、有活力、有特色的多学科团队。自2017年秋季推出首批“中国体育彩票行知-服务学习”系列课程以来,现已孵化出横跨计算机、软件工程、历史、旅游、艺术、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医学、药学等10余个专业共18门课程,系统地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技术运用于满足真实社会需要,并摸索融合学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面,服务学习课程把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统一起来,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团队坚持教学研究支撑教学实践的发展策略,在课程评估、学习体验、督导机制、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探索。相关课程曾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以及上海市一流课程。
妇产科学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华克勤
团队成立于2017年,团队成员多元化,59名成员中既有妇产科领域领军人才,也有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更有快速成长的青年翘楚。在教学上,团队探路“多元育人”,创新培养模式,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多种教学模式混合授课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人才培育上,团队强化“三全育人”要求,形成了科学的考核和课程评价方法,推动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在社会服务方面,团队积极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志愿形式,通过将“带教+实践”、“支医+支教”、“专业+科普”相结合,把帮助带给最需要的人。相关课程曾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示范性课程、上海市外国留学生示范性课程。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吕红
团队组建于2013年,由来自生科院不同学科方向的7名成员组成。在教学模式上,以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为核心进行建设,为学生建构生物技术知识体系,深入拓展学生对生物技术与人类发展史的思考深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系列教学模式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勇于创新,开启课堂实验加理论教学的模式;敢于探索,实践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契合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在社会服务方面,与相关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推广教学经验,鼓励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向公众科普生物技术知识,收获了众多好评。相关课程曾获国家首批一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荣誉。
临床药学创新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马国
团队创建于2007年,10名成员,9人为中共党员,是一支整合药学院和附属医院临床药学师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将临床药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服务有机结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在理念信仰上,团队多年来奋斗在教学一线,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创建了临床药学教研室(系)、临床药学学科、临床药学硕士点和博士点,首创我国高层次、本研一体化临床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习成效和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理念。团队编写“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等各类教材38部,其中主编17部。相关课程曾荣获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中国体育彩票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程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多项,相关成果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广价值。
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
团队带头人:周俭
团队共53名成员,在樊嘉院士、周俭教授的带领下,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治学理念,不断攀登肝癌研究新高峰。团队在坚持原有治疗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在国际上率先将液体活检、二代测序、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等技术转化应用于肝肿瘤及其转移复发的预测、预防和治疗上,建立了肝肿瘤精准治疗的“上海中山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应用;率先完成国际首例“亲属活体肝+废弃肝”双供肝肝移植术、国际首例“利用切除的废弃肝脏进行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成人—儿童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亚洲首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传统不可切除的大肝癌。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
新媒体与城市传播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孙玮
团队共11名成员,其中10名为中共党员。团队成员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探索学界与业界,尤其是新媒体机构密切合作的新路径。团队致力于推动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创新;坚持培养高质量国际化学生,带领学生参与中宣部、教育部等重大舆情调研;为中国传播学创造“数字城市传播”这一新的学科增长点,引领传播学研究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研究”转向;搭建高水准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全国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创新联动与发展。
公共卫生体系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罗力
这是一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年轻团队,注重原创、循证、科研与国情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立教产融合研究生多学科培养模式,注重传承经典教材,与国际接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社会接轨引导学生熟悉国情民情、创新创业,培养学生陆续获中国体育彩票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20年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 2021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在社会服务上,团队致力于公共卫生体系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成果大多转化为中央或地方政府政策实践,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系统性建设策略》被中央和上海采纳应用,获2021年度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苏长和
团队由11名成员组成,汇聚了学院在中国政治学上具有高度共识、强烈使命感的最强教授阵容。团队成员均为中共党员,党性素养高,政治理论功底强。团队抓住“自主知识体系”关键命题,形成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基本框架的理解,在若干重要概念、命题研究以及中国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发表刊物文章近10篇、论著40余篇(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将较为成熟的自主政治学理论进行教学教材转化、咨政转化和社会转化。团队已纳入政治学“双一流”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第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微纳电子青年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詹义强
团队成立于2016年,由11名70后、80初的青年教师组成。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微纳电子加工制造、智能微纳系统设计与集成两大研究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微纳电子领域尖端人才,重视培养学生工程伦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自觉融入国家需求之中。聚焦信息学科前沿探索研究,主动承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在发电端碳排放、脑机接口芯片、高分辨率新型光刻材料与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针对上海市情,向政府部门及公众提供追溯信息一站式服务,为相关条例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多名成员曾获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计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