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需求与进步动力逻辑

作者:任晓摄影: 视频: 来源:文汇APP 2023年3月28日发布时间:2023-03-29

【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 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起,文汇讲堂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篇为署名理论文章,作者为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任晓教授。

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新华社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把脉世界,题旨宏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背景:22年后,从中国,对文明冲突现象发出“全球文明倡议”

冷战终结后,对于如何认识和看待发生了重大变动的世界,人们有各种议论。有些人士试图寻找新的世界政治范式,其中,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大胆地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其中心论题,是未来世界的争斗和冲突,将会在不同的文明之间进行。此论一出,语惊四座。这实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非常需要进行严肃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当然,亨廷顿的论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到在他之前的学者阿诺德·汤因比等人思想学术的启发,同时又有自己的思考和创发。

有鉴于这一重大问题,联合国适时地提出了动议,倡导世界进行“文明对话”。1998年11月4日,第53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宣布2001年为“联合国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年”,以增进各种文明间的了解和沟通,减少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此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包括不同信仰、不同宗教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全球广泛开展。

为人们始料不及的是,2001年9月,在美国的国土上,发生了来自中东国家的19名恐怖分子劫持数架民航客机攻击美国有关标志性目标的“9·11”事件,造成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隐隐约约地,世人似乎看到了“文明冲突”的影子在背景处闪动。这对于整个人类,实在是一个太过重大的、沉重的问题了。同年11月,第56届联大就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问题举行全体会议。会议是在“9·11”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后举行的,因此如何通过不同文明间对话,推动各国预防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就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联合国不同文明间对话年”发表报告,指出“文化和宗教多样化是力量的源泉,而不是分裂和对抗的起因”。

不知不觉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然而,这一重大问题在实践中似乎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需要世人持续不断地作出努力。全球文明倡议,便是在这一方向上的又一接续,它来自中国,它呼应了时代的需求。

现实:文明的多样性列为首条,纠偏西方文明观的理论和实践

解决世界上的各种问题,要从体认世界的实情出发。世界的基本实情是“多”和多样,多样的制度,多样的宗教,多样的习俗,多样的追求,等等,也包括多样的文明。人类生生不息,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未来也必定依然如此。古往今来,不同的文明从来都是在交流互动中形塑的。这种交流互动曾经是稀疏的,而如今是密集的。启蒙运动前,欧洲人曾经热衷于谈论中国,了解中国,甚至为中国的思想、文明而着迷,中国的很多典籍也在那个时候传播到了西方。近数百年来,西方文明因科学技术的昌明、资本主义的开拓创新精神而获得了强势地位,也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之产生的消极一面是,强势的地位引起了傲慢与偏见,兼之以对他者的恐惧,对别的文明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视之,“文明冲突”论便是在这种思维下产生的。对此,世人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必使其消失于无形,才能进而走上携手并进,共同发展之路。故而,文明的多样性,是我们必须首先体认的,也是全球文明倡议中首要的一条。

各文明之间又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下优劣之分。不幸的是,以基督教为底色的西方人,一向认为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等优越于他人。这假如是属于自我欣赏,倒也罢了。问题是一些人总是根深蒂固地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人和他国,这就误入歧途了。而更具有破坏性的是,在一种强烈的文明优越感、道德优越感的驱使下,怀抱着改造世界的冲动,运用军事力量来强制性地推行自身之所欲,造成了与其当初的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走向其本意的反面。发生于整整二十年前的伊拉克战争以及由此而来的两河流域文明遭受严重摧残、无辜平民丧生等种种后果,便是典型的一例。

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经历过一个发展的过程,都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的贡献,因此,它们都有“各美其美”的理由。也因此,它们都应该肯定和继承各自文明中优美的质素。在此同时,它们还应该“美人之美”,欣赏和肯定别的文明中优秀的东西。文明之间这样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就会有助于世界的各个部分共同前进。

价值:延续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贯理念,在全人类角度看和平、发展

世界上的文明既然是多样的,就必然是存在差异的。正确的文明观,不是想方设法消灭这些差异,而是认为差异的存在本身就是源头活水,是生命力的来源。这是因为,只有存在差异,才有可能互动,才能进行比较,才有互相借鉴。一种文明,对于他种文明,在共存的同时,既要“送去”,也要“拿来”,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方是真谛。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共通的成分,其中就包括价值内涵的共通。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正是六种共通乃至共同的价值,在不同文明中都是值得人们追求、也的确在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

和平作为首要的价值,在当下具有尤其突出的意义。当战争似乎正与人们渐行渐远的时候,不期然地在欧洲爆发了一场战争。从其范围看,它是一场局部战争。然而,它已牵动了世界上各对重要的关系,加剧了政治关系紧张,恶化了供应链危机、能源供给危机、粮食危机等等,这是在全球化历史条件下新的现实。因此,和平作为一种价值,在今天具有新的意义。而发展作为另一种价值,毫无疑问在不同文明间也是共通的。多年来,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单独或共同为此作出过种种努力,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亚洲地区收效尤为显著。然而,发展的鸿沟依然明显地存在着。联合国继千年发展目标后,又制定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仍处于为此而努力的过程中。今天,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具有特别的责任帮助不发达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在必要时固然要“输血”,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造血”的机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问题上的长治久安。此外,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也都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

若干年前,英国史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探究了世界上二十一种文明的起伏兴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文明已经湮灭了,但中华文明是为数不多的连续的、从未曾中断的文明之一,期间虽经多次起落,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苦难和曲折,但始终绵延不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或可推知,伴随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华文明一定会在未来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就已经讲到了,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全球文明倡议,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延续了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一贯理念,也符合国际社会在文明问题上的主流,它倡导世界上的各种文明进一步开展对话。这是一种建设性的主张,谋求的是各种文明各个国家的共处共生之道,必将得到世界各国和各方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作者任晓,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