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江 龚嘉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作者:吴海江 龚嘉琪摄影: 视频: 来源:上观新闻 2023年11月06日发布时间:2023-11-06

“两个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迈向新高度。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文化建设而言,在继承中实现文化发展是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再造文明高度则是更高追求。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的现实任务,还是达至更高文明形态的历史使命,都需要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不断拓展和推进。

一、“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历史性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延展和扩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这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度。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越深厚,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越丰富,就越能在文化传承性和文明延续性方面助力当代文化事业繁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看,这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能支撑这种文化性质的现实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归根结底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伟大实践全过程,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根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也是一个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国家,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支撑。这个支撑力之所以能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魂脉”,它保存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血脉,使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得以存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脉”。只有抓住了这个“根”,“魂”才能落地,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引领力和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结合”既巩固了文化发展的现实根基,又筑牢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根基。

二、“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空间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空间与文化的传承性和开创性有关。文化的历史积淀越深远持久、深刻厚重,文化可借鉴利用的资源就越丰富,其发展的基础就越坚实,发展的后劲就越强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符合这样的历史规律。具体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个维度。其中,“社会主义”的文化指向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它表明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是其他什么形式的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显著标志。确保这个主线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就在于“第一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鲜明旗帜,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更加恢宏的远大前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蕴含着的真理力量,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传承上的先进性和深刻性,这又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破旧立新的理论基础,为文化发展储能蓄力。

仅有继承而没有创新的文化是缺乏活力的,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才是恒久之道。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还要实现“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上的“中国特色”。从中国具体实际推进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和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能以更稳的文化定力、更强的文化自信力和更深的文化理解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内核,是一次更主动、更积极、更自信的文化创新实践,拓展了文化发展空间。更进一步来看,“第二个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这恰好是发展“中国特色”、彰显文化主体性、注入文化活力、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增强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法宝,孕育着蓬勃的开创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塑造了无限发展可能。

三、“两个结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迈向新高度

如果说“第一个结合”是从更宽泛的层面上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问题,那么“第二个结合”则以更聚焦的方式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问题。从中国具体实际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意味着在“第二个结合”中不再需要贯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了。实际上,“两个结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始终在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而言,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质上就体现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把握,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从更高层面来看,“两个结合”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辟与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第一个结合”的前提下完成的。它不仅从根本上继承了代表着人类更高文明形态的社会主义原则,实现了对现代资本文明的超越,蕴含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追问和对真善美价值理想的追求,还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沿袭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方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另一方面,“第二个结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结合”在促进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同时,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在这种“革故”与“鼎新”的辩证运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与马克思主义的“魂脉”相互融汇,共同铸造了兼具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理光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义光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生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生命体的构建,既塑造了传承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又打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要素的交流通道;既借鉴吸收了新型文明的合理内核,又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能塑造“真正的人”的精神世界,又能引导世界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方向;既闪耀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光芒,又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

(作者分别为中国体育彩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望道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