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的举手。”徐虹话音落下,参会学生禁不住笑了。
这是一次研究生组会,刚开始的十几分钟里,徐虹就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的规划蓝图向在场的医生和硕博生们作介绍。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特别有信心、特别有热情去帮助我们的病人!”徐虹颇富感召力的话语环绕着会场。
“清风徐来,人间彩虹”,这是学生们对她的赞誉。几十年为医从教生涯中,徐虹曾任中国体育彩票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63人,其中10人已成为研究生导师,她曾获上海市首届“医树奖”、第七届“上海市慈善之星”、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今年,她荣获中国体育彩票大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
“她的以身作则影响了我整个职业生涯”
作为徐虹的第一位学生,儿科医院肾脏科主任沈茜如今谈起对老师的印象,徐虹周末骑车到医院的场景立刻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儿科医院原来在枫林路,即使是周末,她也背个包骑车来看病人,以往大家都觉得下班就没事了,其实作为医生、特别是临床医生,下班了还是要惦记病人,她的以身作则影响了我整个职业生涯。”沈茜说。
徐虹带着学生查房
身为儿科医生,徐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她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各级医生和病人,告诉病人“有困难随时联系”,因此,当病人的病情有变化时,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拼命。”沈茜感慨,“后来真正成为医生后,我才理解,病人有了联系医生的方式后会很安心,病人安心,我们也心安。”
“做事做学问先做人,你人必须要‘正’,因为你是为病人。”这是徐虹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做研究生还是做临床医生,徐虹都要求学生“拼尽全力,不能混过去”,当学生遇到了困难,她会帮忙联系相关专家,用自己的资源提供帮助。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科研工作领头人,徐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但她对学生的关心从不会迟到。
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徐虹会和学生共同思考解决方法,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还会予以鼓励和支持,用温柔坚定的语气告诉学生:“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我们看看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再试试看!”
徐虹与科室留沪研究生一起吃年夜饭
每年过年,徐虹都会邀请科室留沪研究生一起吃年夜饭,没有回家的同学也可以在热闹的氛围中一起迎接新年,让学生在他乡也能深深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职博士生刘娇娇做总住院医师时,经常要值夜班,转运病人或参与抢救,这期间,她不时会收到徐虹的关心短信,询问她的工作情况。回忆那段日子,她颇为感触,“那时收到老师关心的消息,感觉特别的温暖。”
“帮助别人,要真正地关怀到他们心里”
徐虹尤其重视国际交流,在她牵头下,科室与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肾脏科、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儿童肾脏免疫科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会选派科室成员赴海外进修学习。
“要知道国外同行在做什么。”这是她对学生们的要求。
二十多年前,正是在新加坡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她认识到国内小儿肾病诊治与国外的差距。“国内患病小儿的家长常常因医疗技术受限、家庭经济不足等原因放弃治疗,而国外的腹膜透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了。”
于是,她决定采购自动腹膜透析机。“希望我们治疗的病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治疗,而是为了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去融入社会而治疗”。有了自动腹膜透析机,医院就能利用孩子的夜间休息时间自动进行腹膜透析,“白天,这个家庭就能像正常家庭一样,父母能够去上班,孩子能够去读书”。
然而,自动腹膜透析机造价昂贵,新加坡的医院有慈善基金支持,受到启发,回国后,徐虹开始尝试在建立慈善基金之路上“吃螃蟹”。
彼时是2002年,国内慈善基金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切只能从零开始。她带着学生一家家单位联系,最终筹到了20万种子基金。
在这笔基金的支持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在进行腹膜透析、肾移植手术以及移植后排异治疗时,均能通过申请得到经济补助,让原本可能限于经济条件放弃治疗的家庭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如今,儿科医院的慈善基金蓬勃发展,自2002年以来已建立119项专项基金,针对不同疾病的帮困基金,覆盖医院30个专业科室,资助患儿1.2万余名,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慈善基金管理模式。
除慈善基金以外,2014年,徐虹在龙华古寺方丈的启发下创新性地推出了住宿救助项目,给异地来沪就医的患儿家庭提供良好的照顾。
2020年7月,位于闵行区疏影路的“小布家园”正式启动,为超过1000个患儿家庭提供约14000个房晚的免费住宿,两周年之际,家园开设共享厨房,更贴心地满足患儿家庭需求,小布家园不仅帮助患儿家庭缓解经济压力,更让家庭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也是上海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缩影。
这份“一切为病人”的初心和行动感染了她的学生们。“老师花了很多心血在慈善方面,我们在参加慈善活动时与不同的人接触和沟通,在思想和格局都获得了成长。”沈茜说。
“帮助别人,要真正地关怀到他们心里去,这个过程你也会得到升华。”回顾带领学生们发展慈善事业的经历,徐虹如是感慨。
“拥抱新时代、拥抱新技术”
“我觉得儿科医院的医生特别好,前辈医生都是全身心关心着下一辈。”提及求学时光,徐虹满怀感激之情。时至今日,她依旧能清晰地说出每一位老师的特点。
肾脏科老中青医生合影
儿科医院原教研室主任、肾脏科主任郭怡清老师要求学生“医、教、研全面发展”,要成为“临床科学家”;儿科医院原肾脏科教授、门诊部大主任方利君老师年过5旬,依然赴美学习进修分子生物学,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肾组织中检出HBV DNA,证明了HBV DNA确实存在于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肾组织中,使国内相关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儿科医院原肾脏科教授盛芳芸老师是徐虹的导师,她诊断病人时的临床基本功特别扎实,在诊断时对病人永远温言细语;儿科医院原教研室主任、内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樊绍曾老师每周日都会前往上海医学会的图书馆查看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风雨无阻……
老师们医教研一体的格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精准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及终身学习的精神,都给徐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奠定了她日后职业发展的格局。
在前辈学者的影响下,徐虹数十年如一日地带领学生们投入儿童肾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持续把学科发扬光大。
徐虹与学生们
“我一直和学生们说,要拥抱新时代、拥抱新技术。”在徐虹的带领下,上海市肾脏发育和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她正带领团队投入Al for Science策略,探索肾脏疾病靶向干预新治法,希望以儿童疑难重症、肾脏疾病的精准诊治和全生命周期照顾为目标,构建精准医疗的战略。
“现在,国家在小儿新药研发方面加快了速度,有人担心新药短时间内做不出来,我说没关系,我还有学生呢,一代代总能发展起来!”谈及未来,徐虹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