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在反复比较和鉴别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那么,“大本大源”指什么?毛泽东又是如何“探讨”的?
1917年8月,24岁的毛泽东在给同乡兼老师、好友黎锦熙的信中谈及自己的人生目标时,首次提到“大本大源”。他说:“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在青年毛泽东心中,这个“大本大源”就是人一生为之奋斗的“道”,它能造化“天下之心”进而“动天下”,即改变这个世界,实现国富民强。在这封信中,毛泽东强调:“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他认为当时欲求改变中国的诸多“良方”都没有抓住中国社会的病根,“俱从枝节入手”而“本源未得”。他主张“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才能“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找到中国的出路”。
无独有偶,1918年底在日本留学的26岁青年陈参一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望道”,意为追望救国救民、实现民族复兴之“道”。1920年春,经历了一系列社会运动的陈望道体会到,“所谓除旧布新,并不是不推自倒、不招自来的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应该学习从制度上去看问题”,关于“新与旧”应有“更高的辨别的准绳,便是马克思主义”,于是“决心回到分水塘村进修马克思主义,试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本大源”,它一经问世,就在思想上和实践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师生回信,首句便指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学习和运用蕴含在《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探讨个中的“大本大源”。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初就是通过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确立起来的。1936年10月,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及自己1920年春天“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时,明确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他还说道,自1920年夏天起,“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与陈望道等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是在长期苦苦探寻救亡图强的真理过程中,经过对各种思潮、主义的反复比较推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一生追寻,矢志不移”。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他不仅自己通过读《共产党宣言》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大本大源”,还向党内领导干部推荐阅读。从1945年到1970年,他先后几次推荐马列经典书目,五本、十二本,或三十本、九本,每次都有《共产党宣言》。1954年下半年,毛泽东开始读《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在书的空白处留下了许多详细的批注。晚年,他视力不好,但仍把《共产党宣言》印成大字本坚持读,还推荐给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评价的,“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讲述陈望道同志首译《共产党宣言》、真理之甘的故事,并就《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专门指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继承发扬毛泽东同志“向大本大源处探讨”的优良传统,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首要一点,就是自觉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从而继续把握历史主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
(作者为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服务队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