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4月2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其发表的第二次索邦演讲中,再次用“史无前例的世界动荡”和“重大变革加速”来描述当下的国际形势。2023年底,中国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动荡和变革似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
然而,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面前已愈发显出颓态。一方面,由主导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主宰世界事务的时代正在过去。在世界政治的主要板块——欧洲和中东的战争持续爆发表明,原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的能力、意愿和效率都已大大下降;或者他们的政策本身成为了危机和不稳定的来源。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形成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制度也面临重重危机。作为冷战后制度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内部民粹主义与外部世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背离开放、自由和相互连接的原则,脱钩、断链、筑墙,用政治化和安全化的手段不断侵蚀多边主义和国际制度的基础。
这种倾向同样侵蚀着全球化推动的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潮流,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安全化的措施开始严重影响文化的交流、留学生的流动和科学技术的合作,严重削弱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的基础。
世界需要新的秩序,需要提供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中国和欧洲是其中的关键。这不仅在于中国和欧洲是两大举足轻重的力量,更在于中欧双方都有强大的内部动力谋求和平与稳定。
中国明确规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外交理念。这实际上构成了中国新的国际秩序观,并具体提出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的外交主张体现出鲜明的和平性、稳定性和进步性。
马克龙的索邦演讲则显示了法国的战略忧虑。这种忧虑来自于战争重回欧洲以及对美国安全外交依赖的加深,国际力量失衡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力下降以及封闭主义,意识形态竞争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为此,他为法国和欧洲开出了“强大欧洲”“繁荣欧洲”“人文欧洲”的药方,显示了战略自主和应对竞争的雄心,在政策倾向上则围绕着和平、多边和人文。
和平、多边、人文,也是中法在国际秩序上的共同点。六十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推动了世界格局积极变动,为国际秩序带来了和平与稳定。冷战结束后,中法共同反对超级霸权,维护多边主义,再次为国际秩序带来了和平与稳定。六十年来,中法积极主张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积极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力量平衡;积极主张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战略性的贡献。
面对当今世界的动荡变革,中法能否再次推动战略稳定,为国际秩序注入和平与稳定,考验着两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能力。一是推进中欧实现新的战略稳定,寻求良性竞争、和平共处之道。二是推进战略自主和国际力量平衡,遏制阵营对抗和新冷战趋势。三是推进地区热点问题的战略沟通,推动国际社会拿出切实可行的和平方案。四是推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制度改革,寻求国际秩序的和平转型和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五是推进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交流,打破意识形态对抗和封闭隔阂。
战略合作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分歧、没有差异。中法关系六十年的历程,也曾经历风风雨雨,但始终向前,为大国关系之引领,就在于双方能找到求同存异之道,更在于中法关系始终站在世界秩序的战略高度,寻求和平、多边和人文。世界需要这样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张骥,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法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