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作者:高帆摄影: 视频: 来源:《经济日报》2024年6月14日 11发布时间:2024-06-15

在理解一国经济发展问题时,产业是重要的切入点。产业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集合,是链接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的桥梁。国民经济由不同产业构成,且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产业可依据不同基准分成多种类型,根据其在需求、供给和绩效方面的差异,可划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是指在产业体系中市场成长性、技术创新性、绩效盈利性相对稳定的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是共生的、可转换的,传统产业在改造后可变为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随时间推移会转为传统产业。

相较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面对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相对较小,满足的通常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塔底”需求;二是生产密集使用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较不充分,要素组合效率提升较慢;三是在产业链中往往处在“微笑曲线”中间环节,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性较强,产品附加值较小,企业获取的通常是平均利润而非超额利润。

我国传统产业除了农林牧渔业,还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若干细分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快速增加,产业生产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1978年至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018.5亿元增至89755亿元,粮食总产量从30476.5万吨增至69541万吨。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服装、玩具、家电等发展迅猛,助推了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此外,我国部分地区紧紧围绕传统产业发展经济,并推动产业空间集聚,形成了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重要集群。例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制造和贸易产业集群、广东佛山的家居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课题。强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重视新技术应用。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业重塑,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技术能显著推进传统产业的产品、要素、工艺、组织和市场创新,形成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创造性破坏”效应,改变其在需求、供给、绩效等方面的相对劣势。例如,在农业中运用新技术,形成了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业态,生产精细化和产品多样化程度大幅提高。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率先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形成新的要素组合,提高生产低碳化、绿色化程度,并加快从低附加值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环节。从经验上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往往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增强传统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同产业、特定产业中不同企业的情况存在差异,对市场需求、要素供给变化敏感的产业或企业,在应用技术创新成果甚至推动技术创新方面通常走在前列,并产生示范作用。

从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看,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传统产业中各类企业在技术应用、科技创新中的活力,强化企业对持续投资和未来发展的稳定预期,赋予其在不同维度进行探索的更大自主权。

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靠联合攻关突破关键科技领域的瓶颈难题,着力破解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提高教育、健康等领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坚强保障。

(高帆,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