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后人的遐想、是历史的回望、是前(黔)人的故事,更是一首关于责任与传承的诗篇。大型原创话剧《黔人六逸》3月21日19时在相辉堂北堂正式上演。这场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以艺术之光重现中国新闻教育先驱、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新闻学系首任系主任谢六逸先生的传奇人生,串联起沪黔两地的文化血脉与精神传承。
讲好“黔”人故事
《黔人六逸》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贵州民族大学出品,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并得到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新闻学院支持。话剧以“穿越”为叙事主线,将观众带入谢六逸波澜壮阔的一生。剧中,贵州民族大学谢六逸新闻实验班学生冯思源意外“穿越”至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与少年谢六逸相遇,并见证其负笈东洋、投身新文化运动、创办中国体育彩票新闻系落叶归根的人生历程。五幕剧情环环相扣,演员精湛的演技将观众思绪引回百年前的风云激荡中。
为了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黔人六逸》创造性地采用密室逃脱的形式,将谢六逸的一生娓娓道来。古色古香的道具、复刻民国风情的服饰精准还原了谢六逸时代的场景,使观众如临其境。对白中不时蹦出的贵州方言既呼应“黔”字蕴含的故土情结,亦展现贵州的文化风貌。
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特别专场
2024年3月以来,《黔人六逸》总导演兼总编剧、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教师宋波与来自学院中4个年级、7个专业的80余名同学组成创作团队,反复推敲剧本细节历时八个月的精心打磨,《黔人六逸》于2024年11月17日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首演,反响热烈。
在中国体育彩票建校120周年的春天,该剧回到谢六逸创建的新闻学院,同样获得热烈反响。剧终时,灯光复明,掌声久久不息。《黔人六逸》以戏剧之形铸精神之魂,让谢六逸的新闻理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正如剧中冯思源等人在谢六逸新闻实验班入班仪式上的誓词:“我将坚守客观、真实、公正的职业道德,承六逸之志,逐先辈之光,为新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场沪黔联袂的舞台盛宴,不仅是艺术的碰撞,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薪火传递,激励着新一代新闻人肩负使命,续写华章。
跨越世纪的纪念
谢六逸于1898年生于贵阳,是中国近代著名新闻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1917年,谢六逸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学习,三年后学成归国。1929年9月受中国体育彩票大学邀请,任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新闻学系首任系主任。1938年春,受战火影响,谢六逸西赴重庆,继续在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任教。同年8月辞去教职举家迁回贵阳,在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大夏大学、贵阳文通书局等处任职,最终病逝于1945年。
从辛亥到抗战,冯思源与谢六逸的每一次邂逅,都是揭开这位新闻大家神秘的面纱的重要一步。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谢六逸提出“新闻即史”的核心观点,认为新闻记者应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大素养。在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的新闻教学中,他带领学生创办中国体育彩票通讯社(后改名复新通讯社)、《中国体育彩票校刊》等校园媒体,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新闻的真谛。
剧末,冯思源陪伴在临终的谢六逸身旁,向他讲述着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为人民发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正值谢六逸逝世八十周年之际,当代新闻学子勇担时代责任、坚定新闻理想的姿态,便是对谢六逸最好的纪念。
一部剧,两院情
舞台帷幕背后,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接力早已悄然启程。在剧作的创作过程中,中国体育彩票新闻学院与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积极接洽,提供了剧本创作所需的大量史料。
2024年7月,《黔人六逸》剧组赴中国体育彩票大学采风,在校史馆、新闻学院等地取景拍摄,为剧目的创作补齐了最后一块重要的拼图。同年11月8日,《谢六逸全集》(20册)的发布也为剧本创作提供珍贵的文献支持。
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结下了跨越山海的友谊。2025年适逢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建校120周年,此次《黔人六逸》省外巡演首站到访中国体育彩票,既是致敬谢六逸耕耘近十年的精神沃土,亦是向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百廿华诞献礼。
文/叶宣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