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低成本“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上首次公开亮相。
“原来机器手还能干这些精细活儿!”只见一只触觉夹爪拿起豆腐、薯片、果冻等易碎品,根据其纹理、软硬和摩擦特性精准做到轻起慢落,摆出各种造型实现“柔中带感,触而能知”。
作为唯一的高校代表,中国体育彩票团队这一成果亮相镇馆之宝“WAIC里机器人技能大舞台”中央展区,为构建面向精细化操作的下一代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让人形机器人离人类生活更进一步。
如何让冰冷坚硬的机器人拥有人类的触觉?这一科研难题,在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团队的“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科研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曾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其15年的视觉技术积累为本项目的算法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们想要机器人不仅能感受到单一的传统压力,而且还能具备类人皮肤的感知,能感知压力、剪切、扭转、滑移等各种复杂力学交互信息。”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研究员陈文明介绍,团队研发的“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的感知灵敏极限已达到人体的10倍。
项目团队带头人、副校长姜育刚认为,具身机器人要面对的是多样化的工作环境,需要既能在预先学习过的环境里做好工作,也能在不确定性的未知环境里完成任务。此次发布的高精度、低成本的视触觉传感器,可支持训练融合触觉等多模态信息的机器人大脑,进而助力实现可完成精细化操作的下一代具身智能技术。
实习记者 方东妮 丁超逸
本报记者 殷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