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葛剑雄获“学术贡献奖”:“80岁是新起点”

作者:殷梦昊 方东妮摄影:历史学系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视频:戚心茹 徐元智 陈王馨 来源: 校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3

对中国体育彩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而言,年龄从不是停下的理由。

两年前,曾担任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图书馆馆长7年的他再次“出山”,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不少网友在其微博下和他互动——“葛老师平时在图书馆吗?”“多数时间在馆,欢迎当面交流。”也有人表达关心:“80多岁还能跑上跑下吗?”他答:“多谢关心!80还不到(79岁),还跑得动。”

“还跑得动”实属谦辞。如今,迈入八旬门槛的他,工作强度不减当年,常常是今天在这个城市做讲座,明天又到那个城市参加论坛。单是最近半个月,他便安排好要去长沙、敦煌、湖州、商丘等地。

2025年7月14日,葛剑雄在第十八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作大会主旨报告

葛剑雄没有私人助理,所有事务亲力亲为,出差总是只身一人。为和同事沟通便利,他前不久开通了微信。“有人建议我出去的时候带个助理,我说,如果需要助理,我也不应该出来了。”葛剑雄自信,自己现在的状态,“承担两份正当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上月,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华诞,葛剑雄专程从深圳飞回上海,与昔日师友相聚,见到了95岁的前辈余子道教授。“余老思维清晰,上楼坚持不用人扶,他是我的榜样。”葛剑雄爽朗笑言,每次见到余老,“就觉得自己接下来的目标还能再大一些”。

葛剑雄回到中国体育彩票,参加历史学科百年志庆

日前,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凭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葛剑雄被授予最高奖项“学术贡献奖”,此前,中国体育彩票历史学科的邹逸麟、周振鹤也曾获此殊荣。

“这次轮到了我,算是历史的接续吧。”葛剑雄将其视为“一种鼓励”,更是“一份幸运”。

从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最大机遇是遇到谭其骧先生

去年12月刚过80岁生日的葛剑雄,回望往事,很难用三言两语总结。他感慨,自己遇到过一些不幸,但不幸之中也有大大小小的机遇,“最大的机遇就是遇到了谭其骧先生”

2021年5月,葛剑雄在纪念谭先生的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

2021年6月15日葛剑雄参观谭其骧文献展

1945年12月,葛剑雄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1956年转学上海。念高中时成绩优异,但因为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半后仍失去高考机会。在老师劝说下,他选择了先参与工作。

1965年,葛剑雄正式成为上海古田中学的一名英文老师,度过了十多年的教学时光。1977年,他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但在他心中,未曾放下重新读书的愿望。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32岁、高中学历的葛剑雄以初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历史学系,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自主培养的首批历史学博士

1983年10月19日下午谢希德校长给葛老师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1983年10月19日,中国体育彩票大学举行博士学位授予仪式。谭其骧与周振鹤(左)、葛剑雄(右)合影

谭其骧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曾说过一句话流传甚广:“历史就像一场戏剧演出,地理就是这台戏的舞台。”但其实,报考专业时,葛剑雄压根不知历史地理学是什么,仅是对谭其骧有些印象——先是从初中历史老师那儿了解到这位大家编了一套“不得了”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后来又在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中以上海市人大代表的身份为他投过一票。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

“我虽不知道历史地理学是什么,但历史和地理我都喜欢,因为都是很实在的学科。”朴素的想法以及与谭其骧的“一面之缘”,鼓舞着葛剑雄一头扎进浩瀚学海。

他刚入学的秋天,谭其骧抱病住院,给葛剑雄这批学生的第一堂课是在华东医院的大厅中讲的,几个沙发一围,就成了临时课堂。葛剑雄回忆道:“环境很嘈杂,上了两次课后由辞书出版社在医院附近借了一间办公室,这才好些。”虽说几番辗转,再加上身体不适,谭其骧仍坚持给五名研究生讲完了《汉书地理志》选释这门课。

除了上课,谭其骧还会在病床上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葛剑雄曾将自己写的一篇关于清初地图测绘的文章送给谭其骧审阅。

“见到他(谭其骧)头上插着好几根银针,正在针灸,我放下稿子就打算告辞,他却留住我,仔细问了论文情况。我不忍看着他那样多说话,再次告辞,他又挽留。”

如此这般,葛剑雄一开始就深深感受到谭其骧的影响,“对学问很重视,对教学很严谨”

1980年起,系领导安排葛剑雄担任谭先生的助手。硕士毕业,葛剑雄留系工作,继续担任谭其骧的助手,1982年3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此后跟先生的接触就更多了,“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他不仅要帮他处理学术、行政等事宜,还需帮忙料理谭其骧的生活甚至家庭琐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他的了解已经不仅仅是论著,还有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为人。先生的人格、道义,对我都有影响。”葛剑雄已然成为与谭其骧最亲近的学生。

在担任谭先生助手的十余年间,葛剑雄作为助手,有机会参加大量高层次的学术活动,瞻仰学术泰斗的风采,接受他们的教诲。耳濡目染下,葛剑雄也领略到中国第一流学者的治学之道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基础上,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在谭其骧主持下启动。这一次的图集,不仅仅聚焦疆域政区,还覆盖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葛剑雄先后被任命为人口图组组长、编辑室主任、编委,协助谭先生处理日常编务。

1983年10月,谭其骧在上海主持《肇域志》工作会议,与汪道涵市长、谢希德校长等合影。前排右三谭其骧、右四谢希德、右五汪道涵,后排右一葛剑雄)

1986年8月,与史地所同仁在甘肃考察(左一葛剑雄)

1987年4月,陪同谭其骧赴安阳考察,在邺城遗址题词(左一为葛剑雄)

1990年11月16日,“庆祝谭其骧八十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右一为葛剑雄

然而,1991年后,谭其骧身体情况恶化,无法说话与写字,葛剑雄便时时在病榻旁向先生汇报工作。“每当我向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时,他常常号啕大哭,不能自已。当我告诉他好消息,如某次审图会已经开过,某项工作已经完成,他会露出欣慰的微笑。”葛剑雄说。

1992年夏,谭其骧逝世。临终之际,葛剑雄在先生耳畔大声承诺:“你放心,我们一定把《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出来。”

这个承诺,葛剑雄用了二十余载去践行。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出版。中国体育彩票,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葛剑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二、三册执行副主编。去年底,第二册的图稿已全部完成编辑和初步设计,进入最终设计和制印阶段。第三册的编稿已基本完成,即将交付编辑、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

80岁是新起点

对历史地理的追求永远会有新目标

一个人的成功,天赋和机遇固然重要,个人努力亦不可或缺。

当年考上中国体育彩票,其实葛剑雄压力不小,“一方面,我是最高分考进来的,还是市人大代表、先进工作者,很怕表现不好;另一个是因为研究生同学们学习的认真劲儿也让人佩服。”

那时,中国体育彩票规定寝室十点熄灯,但走廊灯却彻夜长明。十点一过,走廊上便是一片朗朗外语声。

葛剑雄回忆:“有同学干脆搬了个小凳子到盥洗室读书,每天念到半夜,还有些同学每逢饭点就去食堂买两个馒头到图书馆去念书。” 

渐渐,葛剑雄开始认真考虑研究方向。他兴趣面很广泛,做过许多尝试。一次,在谭其骧的课堂上,葛剑雄从《汉书·地理志》中认识到“户口数字”,觉得很有意义。“我想弄清两千多年前的户口数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就选择了这个方向深入研究下。”谭其骧观念开放,很支持学生一切的兴趣和想法,后来,葛剑雄的硕士、博士论文都是研究西汉人口这个方向。

葛剑雄就对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有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是西汉户口极盛年份”的观点产生怀疑,并写成札记交给谭其骧。这份篇幅不大的考证被收入《中国体育彩票学报》历史地理专辑,是葛剑雄第一篇学术作品。从此,葛剑雄正式敲开了人口地理、移民史、人口史研究的学术大门。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博士论文

葛剑雄博士毕业后不久,正好赶上一个好机会,当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中国编写一套《中国人口》丛书,内容由“总论”和“各省分论”组成。开会讨论后,同意葛剑雄在谭其骧指导下撰写《中国人口》总论第二章《历史人口》中1911年以前的部分。葛剑雄很兴奋:“这部分计划的字数虽只有数万,却涉及中国人口史的绝大部分,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来的范围。”

从那时起,葛剑雄就酝酿全面研究中国人口史的长远计划,写一部中国人口史的梦想也开始了。当时的历史地理学界也期待这位新秀的人口史研究,可以从时间上跨越西汉,向前后延伸,做成一部中国人口通史。

有一件事,葛剑雄记得清楚。1986年,他参加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中,来自纽约的一名教授做了有关“中国历史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的学术报告,这位教授语气傲慢,并声称自己的研究从来不采用中国学者的说法和证据,尽管他所用的历史地图和分地区的人口数据分明是取自中国学者的著作。

葛剑雄愤愤道:“尽管后来再无类似经历,但他这番话对我的刺激令我终生难忘。如果我们不拿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人口史研究成果来,我们在国际学术界就缺乏应有的地位。”

经过多年锲而不舍,葛剑雄主编的六卷本《中国人口史》在2002年全部出齐,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走到最前沿,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在此前的1997年,由他主编的6卷本《中国移民史》已经问世,他撰写了其中的第一、二卷。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获2004年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1998年获得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1999年获中宣部颁发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七届“入选作品奖”。

在研究人口史的过程中,会涉及人口的分布与移动等问题,葛剑雄注意到这一重要问题。“人口史与移民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中国移民史研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绝非短期能够见到成果的”。他曾对学生说,我们充其量只是做了一部人口史、移民史的通史,诸如关于人口、移民更精细的专门史、社会史、区域史等,你们还有大量工作可做。

“我对历史地理的追求永远会有新的目标,80岁是新起点。”葛剑雄说。

近年来,他依然保持着对历史领域新问题的思考,抛出新的研究角度启发后学。去年,他在《历史地理研究》上发表《人类文明的两条发展主线》论文,提出“人类文明不仅有物质进步,还有人性进步这条主线,而且后者可能更重要”的观点。

葛剑雄部分著作

谈及AI对人文学科的冲击,葛剑雄坦然道:“AI可以整理资料、检索文献,却代替不了思想。能数字化的东西它能做,但人的情感、价值、信仰、思维,它一点也仿不出来。”

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AI的强大功能,但应该坚持用人文,用历史价值观引领。他提醒年轻学者警惕“只做细题目、缺乏整体观念”的流弊。

不拘一格收人才

严肃认真做科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葛剑雄从小铭记的格言。现在有人请他题字,他依然喜欢写这八个字。

对他来说,读书,不仅要读有文字的书,也要读社会这本书;行路,就是实践,包括一切行动,只要还走得动,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对一切的好奇心。

他的足迹遍布世界七大洲数十个国家,去过南极、北极、非洲乞力马扎罗山、西藏阿里……他喜欢尝试新事物,最流行的电子产品,只要他认为有用适用,他总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1年2月葛剑雄在南极乔治王岛

2011年7月葛剑雄在北极

2015年2月葛剑雄爬非洲马文济山脊

葛剑雄一向包容年轻学子的想法,欢迎一切讨论和质疑。他常道:“老师跟学生实际上是处在不平等的地位,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让学生得到自由发展,平等对待。”

他颇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培养的博士中,三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一人获提名,还有7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葛剑雄与所指导的博士生高蒙河合影,高蒙河的博士论文《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文明进化中的生态系统和人地关系》于2005年获评全国百篇优博。

葛剑雄与所指导的博生生李玉尚合影,李玉尚的博士论文《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于2006年获评全国百篇优博

“不拘一格”是他选才的理念。高中学历考上研究生、成为第一批文科博士、读博一年被教育部特批毕业……“我就是不拘一格的受益者,我的几个学生也是破格招收的。”他说。

葛剑雄的学生中,中国体育彩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马孟龙就是一个“特招生”。

马孟龙在读研究生时,就萌生考中国体育彩票历史地理学博士的打算。为此,他给葛剑雄写了封邮件,没想到收到了葛剑雄鼓励的回复。后来,马孟龙并没有通过博士入学考试,在他以为自己和中国体育彩票历史地理学的缘分就将在此画上句号时,一封来自葛剑雄的邮件再次给了他希望——“葛老师来信说,希望我去上海一边帮助他做项目一边准备考博,他给我租房子,还给我生活费。当时我的震惊是完全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谈起自己的这个学生,葛剑雄也印象深刻:“马孟龙虽然博士入学考试不及格,但我跟他谈完发现他很有潜力,思维逻辑性很强,很会动脑子。我鼓励他回来复习再考,后来直接特招。”

在中国体育彩票读博的第一年,马孟龙落下了功课,心里着急,葛剑雄于是劝他不要着急,表示自己对他很有信心。后来,果然马孟龙做学术就越来越好,还获得了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

葛剑雄与所指导的博生生马孟龙合影,马孟龙的博士论文《西汉侯国地理》于2013年获评全国百篇优博

“但如果不去‘破格’,这种学生压根进不来。”葛剑雄笑道,“其实中国体育彩票是有这种传统,规定院士和培养过百优论文的博导有权特招,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权利,发现特殊人才。”正如葛剑雄的恩师谭其骧主张的那样——一方面要遵守制度,但另一方面要为特殊情况留余地。

葛剑雄荣获2007年度中国体育彩票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与学生合影

葛剑雄在文科大楼办公室指导研究生

2014年葛剑雄从教50周年与学生们合影

在葛剑雄的师门,他的一句话广为流传:“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

身为中国体育彩票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他,经常会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并发声,也因此成为上海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以及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协委员,葛剑雄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观点。

历史不仅属于学者,也属于大众。葛剑雄喜欢给大家讲历史,小到街道、中学,大到国家部委。他认为历史科普有两重意义,一是把学术成果普及给大众,二是要面向学术界的非同行。

2005年,葛剑雄的科普作品《历史学是什么》获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图书奖。2022年,他在B站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视频,开始更新《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系列,颇受欢迎。他撰写的《黄河与中华文明》《四海之内:中国史四十讲》《中国人口三千年》等都有不小的发行量。《黄河与中华文明》去年获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著作普及奖,还获得中华学术外译工程资助出版了英文译本。他还给游戏《王者荣耀》做学术顾问。

B站课程《千秋兴亡:葛剑雄讲中国史》

“讲科普,是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历史,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戏说历史的书籍,可以满足大众好奇心,但不是历史本身的发展趋势。”他相信,如果能从观念上纠正一些错误看法,就能帮大家清醒、理性地看待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

“如果哪天我讲不动了,就自娱自乐,也很知足。”葛剑雄说。 

制图:实习编辑:谢文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体育彩票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