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 9月23日上午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
学校今年共有17项成果参展,涵盖高端芯片、生物医药、双碳环保、先进制造、核聚变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展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与科研团队深入交流。据统计,我校不仅是本届大会获奖最多的高校,也是连续三届都获得CIIF大会级别奖项(含CIIF大奖、CIIF创新引领奖或CIIF工匠奖)的极少数高校之一。
其中,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曾璇团队荣获本届工博会CIIF创新引领奖,视觉无损的低延迟浅压缩编解码处理器荣获高校展区创新金奖,气溶胶高效富集仪、植入式脑脊接口荣获高校展区创新奖。
曾璇团队围绕国产高性能处理器设计和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重大需求,建立了人工智能的集成电路自动优化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集成电路统计分析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可制造性设计方法、电路综合优化,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的人工智能设计EDA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和国产工具的支撑。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团队研发了多功能气溶胶富集浓缩仪,实现对PM2.5的高时间分辨率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脑脊接口实验室研发的植入式脑脊接口技术,通过神经根重建精准定位,有效解决临床只能根据经验进行手术定位的问题,填补高精度神经根重构技术及脊髓神经根神经手术导航的技术空白。该技术已在附属医院完成初步临床验证,四名严重脊髓损伤患者重建了下肢运动功能,并出现神经重塑迹象。
从做出科研原创,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再到成果落地,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不断探索高校科研自主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雷 蕾





